《牧童》教学设计

时间:2025-02-28 10:51:59
《牧童》教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牧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牧童》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的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提意见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朗读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在阅读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二、说教法:

读中品,品中读

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条重要途径是指导精读。

对于关键词句,要赏析,要学会咬文嚼字,不能一目十行或囫囵吞枣似的阅读。课文中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这里的“一……就……” 就值得品味,去掉这两个字念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会在仔细比较、反复吟诵中有所感悟。还有“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这句,先突破两个重点词“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请学生结合绘画经验上黑板演示,是很直观和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在理解了这两个词之后,再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完整、连贯地体会这句话,学生头脑中的画面应该会更鲜活。我认为,学生只有深刻地体会了课文,才会深刻地朗读课文;否则,朗读只会是浮在表面和流于形式的。

在学生第一课时学习,了解大意之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戴嵩是个什么样的画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著名”。

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人,哪些语句说明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这一块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渗透了两个句式的训练,“一……就……”,“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练习说话。与此同时,我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作为训练重点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言,是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课文,感悟人物品质。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将搜集的信息加以概括和提炼,同时又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谈开去,不受拘束和限制。学生这时你一言、我一语的感受,由浅入深的评价,都是积极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当牧童说戴嵩的画画错了,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我请学生看课件,展示课文中的插图,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图中哪位是大画家戴嵩吗?”学生无不兴奋,我让他们指出来,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表现得更踊跃,有的说从站的位置判断出来的,有的说从脸上的表情看出来的,闪现的是不同的智慧。戴嵩的话蕴含的信息很多,我于是发问:“们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分别抠住“小兄弟”“很愿意”“请你”谈体会,真真切切的感受使他们的阅读有了相当的深度。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勾画学习法:勤动笔,积极读书。

2、观察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开想像。

3、探讨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探讨,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4、表演学习法:学生通过角色的表演,理解课文人物的优秀品质。

四、说教学流程:

一、巩固识词 写字

齐读词语

书写“钱”字

二、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课文《画家和牧童》。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自悟 品读课文1—4自然段

1、 师: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板书“著名”)你们知道什么是著名吗?

师:从哪可以看出戴嵩是一位著名得画家呢?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戴嵩是位著名画家的句子。

2、画好的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汇报A句:“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这就是关联词“一…就…”的作用,你能用“一…就…”说一句话吗?

汇报B句“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

汇报C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画家的技术多高超呀!谁还愿意读?

4、说话练习,理解“纷纷夸赞”一词

师:上文说“纷纷夸赞”啊,老师怎么就听见教书先生和商人两个人在夸赞呀?你还能想象出有其他人会怎样夸赞吗?

四、 图文结合,品读课文5、6段1、师:就在人们的纷纷夸赞声中,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你观察的很仔细,谁还愿意读牧童的话?

师:你想想,他们会在想什么呢?

2、面对小牧童的批评,其他人都惊呆了,而大画家戴嵩是怎样做的呢?

互评,读出和蔼的语气。

师:你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人们都在想“哪错了呢?”大画家戴嵩也急于知道哪错了,你们知道吗?

4、你认为牧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5、你想对牧童说什么?

6、这时,戴嵩听了小牧童的话,他怎么说,怎么做呢?

7、这么著名的大画家却这么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多么令人敬佩呀!(板书“虚心”)你想对大画家说些什么吗?

五、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正是这著名的画家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最后他才画出了真正的《斗牛图》。

2、这位虚心的画家戴嵩以画牛为擅长,请同学们欣赏他的《三牛图》、《归牧图》。

3、小结: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样一位谦虚、知错就改的画家戴嵩。无论是戴嵩的虚心、还是小牧童面对大人物直言不讳的勇敢,都是我们做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老师希望大家学完这篇课文能够有所收获。

  《牧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戴,价”等13个 ……此处隐藏13523个字……>

四、再赏名画,拓展延伸

1、欣赏《斗牛图》。

2、你想对大画家或小牧童说点什么呢?

3、引导学生课后搜集一些有关做人谦虚、敢于挑战的小故事。

(这一环节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培养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小牧童为什么敢向大画家挑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二、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通过牧童和围观人态度的对比,在多种朗读中感受文本,体会出牧童的实事求是和戴嵩的谦虚。)

5、深入思考:

⑴ 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⑵ 课题这样写合适吗?

(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在学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此时改写课题水到渠成。)

⑶ 律动:

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融律动和中国画的欣赏于一体,拓展了文本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写话训练在低年级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削减了写话的难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利于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四、小结学法:(课题研究部分)

1、这篇课文是写人的、记事的、还是写景的?(是写人的)

对这个单元都是学习写人的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小结这组课文的学法,看看哪位小朋友能最快的学会这种方法,以后不用老师教就可以学懂课文。

2、回想一下:学习这课的时候老师让小朋友学了哪些方面及学习顺序。

(1)读通课文,认识并理解生字词。

(2)了解要学习的这个人。

(3)看看文中讲了关于这个人的什么事?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文中人物的什么品质?

(5)读有关人物的书籍。

(6)写有关人物的故事。

五、拓展练习:

读名人的传记。并将你读到印象最深的故事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牧童》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认识“戴、价”等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件《斗牛图》

2.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生答)这幅图是唐朝著名的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在他画成这幅图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想知道吗?(想)好,让我们一起走进21课来了解这个小故事。(板题;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

(一)读文

1.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不多字也不丢字。

2.检查读文:指名读文,看谁读得准,其余同学跟着默读。

(二)识字

过渡:同学们课文读得不错,老师想看看你们对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1.课件出示带音节词语认读:

①借助拼音自己在下面练习读一读。

②谁愿意当小老师来领读?

2.去掉音节你们还认识吗?

①我们来开火车读字再读词。

②男女生接读词语,看谁读得准读得快。

3.看,本课的生字宝宝向我们飞来了,快和他们认识一下吧。

①我们来分排领读。

②小队之间比一比,看谁是最棒的。

4.这些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老师觉得“戴、翘”两个字记起来有些困难,你有什么好方法吗?(指导用熟字换部件、根据字形来识字),其余的字跟同位说一说。

5.巩固识字: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师手拿鸭梨图片)每个鸭梨的背后都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如果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并且组个词或说句话,那么大鸭梨就归你啦!(生分两批到前面认读,领取鸭梨)

过渡: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不错,相信再读课文一定会更加流利。

三、再读感悟

1.指名读文,看谁读得准确、流利,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课文主要写了画家戴嵩画了一幅画,牧童指出了他的错误,戴嵩接受了。意思对即可)

3.文中的人物很多,你最喜欢谁?

课文的哪些句子让你喜欢上了他,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班级交流,教师提问:你最喜欢谁?

①喜欢牧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勇敢、实事求是)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喜欢画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虚心)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教师小结:一位是著名的画家,可面对小牧童的指点既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又非常诚恳地向牧童道谢,虚心的美德令人感动;而一位身份贫凡的小牧童面对著名的大画家却能勇敢地指出错误并根据事实加以说明,他的胆量着实让人敬佩。戴嵩也正是接受了牧童的指点才画出了闻名于世的《斗牛图》。

6.出示《斗牛图》,观察这幅图与书上的图有什么不一样?想象一下,此时此刻,围观的人会说些什么?(生答)同学们真有想象力!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反顾整体

1.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不用读旁白,只读人物的话。(教师参与小组指导)

2.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表演(引导评价)

五、拓展

在我国现代的画家中,有不少画家以画动物而闻名,你还知道哪些大画家?他们擅长画什么动物?(生答,出示课件)你们知道得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课下去收集他们的其他作品,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牧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