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

时间:2025-02-28 10:51:01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13篇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13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1

国庆假期趁上高中的女儿休息,和她一起观看了战争史大片《长津湖》。电影中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真实的事件,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和女儿看哭了不知多少。。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极其恶劣的天气从不惧怕无一退缩。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里战士们没有充足的衣粮仅靠少许的破棉被,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入朝第一天,志愿军们冻伤几百人。还有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看着美国的飞机无情的射杀我们最可爱的人,再看看我们,我们有什么?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有着相信未来,无所畏惧,不怕牺牲,为了和平必胜的决心。以至于今日我们的军队,我们志愿军的这种战斗精神一直让世界震惊。

看完电影,女儿哭着问我:美国为什么要打仗,我们条件那么差为什么要和美国抗衡?为什么还要去帮朝鲜打这场仗?看着她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我哽噎了,话刚到嘴边就被她打断了,她激动的说她懂,她都懂,当时的美国强大,朝鲜落后,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各方面都还在建设发展,美国想通过战争来侵占来剥削发洋财,我们不帮助朝鲜,下一个就是我们┉她的不停的说着,此时此刻我突然觉得她一下子长大了不少,眼前的她不是我的`女儿,更像我的老师,我的知己,她不是不懂故事内容,不是不明白那场战争的真正意义,相反她是懂得透彻想得深远才会那样问我。她说她从《金刚川》再到今天的《长津湖》她都懂,都明白当年战争的艰辛和无助,困苦和不易。战争对她来说也许太过久远,可战争的精神对她的震撼寓意非凡。她是有太多的无奈和心疼,感动和不舍┉

是啊,无论哪场战争所有的胜利都来之不易,他们打仗是为了让下一代人能生活在和平时代。正如片中指导员所说“我们这一代打仗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不再打仗,如果这一仗我们不打,那以后就得我们的下一代来打!”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志愿军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幸福、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时间,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2

上周,我在家里的电脑上观看了电影《长津湖》的第一部,昨天又去电影院看了第二部《长津湖之水门桥》。看完之后,我思绪万千。

剧中两军交火的场景令我热血沸腾。志愿军战士的壮志豪情,令我倍感振奋。在此片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老一辈军人面临的艰苦和危险,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好与和平来之不易。我记得片中有过一句话:“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辈要打”。这句话在片中相比于其他声音的音量并不大,但却一语道出了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宁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艰苦战斗,也要让子孙后辈过上宁静生活的伟大精神品格。剧中伍千里连长说:“哪一场仗不难打?”语句简练,语气却坚定有力,道出了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到电影讲述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成百上千场战役的艰难不易。

在两部《长津湖》电影中,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如毛岸英说的“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凭什么我就不能去?”,“上了战场的都是英雄”等等。

看着老一辈为了我们的幸福、和平,在战场上与敌军拼死搏斗,我觉得我们应该庆幸出生在这样美好幸福的和平年代,更不能忘记那些英雄们用他们的青春乃至生命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美好、和平。

铭记历史,勿忘英雄。当今和平,来之不易!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3

今天爸爸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长津湖》。

它主要讲述了中国志愿军第七连军的故事。第七连军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电台和译电员送到指挥部那里去。他们在清点了人数以后就上了火车。可还没到目的地,就突遇铁路维修,他们不得不改为步行。可正当他们走过一片石头组成的平原时,美军的'飞机低空飞来了。大家迅速躺在地上,装成死尸,但是仍然也没逃得过牺牲的命运。

战士们含泪继续前行。在他们赶到指挥部进行短暂的休整后,又继续向目的地1100高地出发。他们路上充饥的粮食居然就是一个个的冻土豆和干面粉,就算是这样,他们还是克服各种困难如期到达目的地。

随着司令员的一声命令,战士们迅速包围了美军。战士们在长津湖打了美军个措手不及,随后又立即往美军军地打去,最后,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关于志愿军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这一段故事。志愿军战士们在零下30多度的环境下,穿单衣,吃冻土豆,武器装备落后……但即使这样,他们丝毫没有退缩。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心、英勇无畏的精神前仆后继地往上冲。请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抗寒抗饿?就是为了让我们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里。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应当好好学学,奋勇拼搏,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4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电影《长津湖》的续集,讲述了七连战士们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又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和更猛烈的火力,他们将在美陆战一师撤退路线上的咽喉之处——水门桥阻击敌军,任务会更加艰巨,战斗场面会更加激烈,为赢得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也会令人更加动容。

追求英雄意义的伍万里在军队中逐渐由桀骜不驯转变为成熟懂事;最有经验知道哪里有危险的'雷公为替战友取得生机,运走标识弹而在炮火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不求名利只求一腔为国热血的毛岸英化 ……此处隐藏2742个字……找敌人。士兵们拿着枪和手榴弹准备随时攻击敌人。长津湖恶劣的环境震惊了我。

战争开始,美军早早占领了制空权,导致我军被大大压制。食物缺乏、子弹缺乏、防寒衣物缺乏,就连后勤部队运输也会被空军拦截,有很多战士尚未到达战场,就已经倒在了美军炸弹的扫荡下,更何况美国还有坦克这种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支援。敌人的强悍震撼了我。

然而,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撤离,而是变得越来越勇敢。首先,它摧毁了敌人的信号塔,击败了前来援助的军队。在最后的总攻中,志愿军摧毁了敌人的大部队和指挥官,只有少数敌人撤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意志力深深地震惊了我。

最后,电影中的.导演。那句话:现在我们打这场仗,只是为了我们的孩子将来不再战斗深深地打动了我。是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志愿者烈士的英雄牺牲是分不开的。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将寄托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强大,我们的国家就会强大。祖国不怕侵略者或战争

。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我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9

冰天雪地苦鏖战,烈士铁躯铸长城。近期,观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使我热血沸腾,受益良多,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也感动于抗美援朝志愿军钢铁的意志。

在长津湖战役中,水门桥是唯一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是美军的退路,只要炸断这座桥,位于长津湖地区的敌军都有可能被合围、被围歼,因此水门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时敌我军事力量悬殊,作战环境恶劣,为我军炸毁水门桥增加了巨大阻力。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面对严酷的条件,志愿军毫不退缩,勇猛向前,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并为之动容:敌我两军交战过程中,一辆敌军坦克气势汹汹地向我军逼近,危急时刻,为完成任务、保护战友,其他志愿军们不顾性命之危,一个接一个地抱着炸药包冲向坦克,以生命与鲜血来进行着抗争。看到他们用血肉之躯冲向坦克,那种视死如归的气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如一簇火焰点燃了我的血液,澎湃了我的情绪,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那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隽永精神。

朱熹有言:“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长津湖水门桥》中七连的精神滚烫心间,更化为力量鞭策我们前行。曾经,有无数的英雄为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牺牲自己,血洒疆场;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他们的精神,接过属于我们的接力棒,守护抗美援朝志愿军以及所有为国牺牲的将士们铸就的荣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英雄的精神永不磨灭。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10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电影《长津湖》,回家后我表面十分平静,心里却波涛汹涌。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最让我震撼的是“冰雕连”和“雷公移标识弹”。

因为美军飞机在中国阵地扔下了一枚标识弹,瞬时冒出滚滚红烟,布满整个阵地。躲在草丛的雷公见情况不妙,跑出草丛,抱起高温的标识弹,而此时他已经全身着火了。其他美军飞机在不停地朝地面扔炸弹,如雨一样。雷公强忍着身上的痛,吃力地把标识弹挪到一个小车上,开着小车把标识弹移走了。当队友发现他时,雷公躺在队友的怀里,奄奄一息的地说:“不要把我留下,我想回家。”说完就牺牲了。队长伍千里哭着在自己的本子上,把雷公的名字画了一个红色的框框,非常不舍。

雷公去世了,军情更紧急了,因此中国志愿军准备埋伏。他们用雪铺在身上,趴在雪堆里,纹丝不动,生怕敌人从眼前逃走。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军事夏令营,吃完饭就去不停的练操,感觉非常辛苦。而志愿军面临的是我们上万倍的苦,再加上零下40多度的`寒冷,饿了只能吃冻土豆,熬了三天三夜,最后活活冻成了“冰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手里还保持着打枪的姿势。

电影结束后,我走出电影院。看着眼前的中国,我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现在的中国,如您所愿!”也想对人们说:“请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先辈们打仗是为了我们后代不用打仗。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先辈们的希望。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11

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周四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徒步来到好莱坞影城,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

?长津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十分寒冷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奋勇杀敌,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事迹,英雄们即使被冻成冰雕都没有退缩,不畏严寒、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当我看到我们中国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穿着单薄的`军衣,而美国军人却在军营里大口吃肉。我真是无比愤怒,眼泪瞬间哗哗流了出来。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军人依然坚守阵地,抗战到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

电影结束了,回去的路上下着蒙蒙细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让我想起当今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与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此刻我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12

一连几日,小城都阴雨绵绵,这样的天气没什么娱乐,我便缠着爸妈带我去看新上映的电影《长津湖》。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爸妈抽了空带着我和妹妹去看了这部催泪的电影。观影前我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我们的情绪还是格外凝重。

?长津湖》主要讲述了1950年,美国异想天开地认为可以在感恩节前将朝鲜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连队在队长伍千里带领下,在长津湖与敌人交锋,最终将敌人打退。

电影虽然看完了,但冲锋的号角在我耳边长鸣。影片中,志愿军们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地里,坚守阵地。他们饿了,吃冻土豆,把牙咯掉了;他们渴了,喝雪水,浑身发抖;最终,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那里。那一具具倒下的躯体,那一片片破碎的残骸,怎么不令我们感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倒下的英雄砸出了国威,砸出了钢铁般的长城。

我们现在正过着幸福的生活,不就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吗?电影中一句话让我异常感动:“这一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我想对人民解放军说:你们是祖国最可爱的.人,谢谢你们,用自己的血肉创造了新的长城!谢谢你们,让我们成为了新时代的少年!谢谢你们,是你们把希望传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今晚,我许下了一个愿望:希望祖国的花朵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13

壮志少年奔赴战场,浴火成鹰守卫家国。梅生咬着女儿的照片英勇就义时,这一幕看到真的泪奔。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双眼通红,满身鲜血地离开,他们的每一步,都令人倍感心疼,无数革命先烈,在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为了下一代的'和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今,我们能全家欢聚一堂,不再颠沛流离,不再担惊受怕,全靠他们当年的以命相搏。你看这今日之盛世,恰如当年他们所愿。

《《长津湖之水门桥》心得体会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