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时间:2025-02-28 10:52:54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精选13篇)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61-58、81-56

68-51、81-65

68-15、85-61

65-18、85-16

86-15

86-51

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

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展开:

1、猜测活动。

怎样列竖式计算58-16和56-18。

2、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58-16和56-18。不会做的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做。(指名板演、随练)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大家讨论。

怎样计算56-18的?(这里讨论一定要充分,随机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三、归纳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

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练习,请学生板演,并说说

计算过程。

学生互说计算过程。与48—36比较,有何异同。

学生练后互说计算过程。

学生板演,其余全练,与例1比较。

学生互相谈收获和体会,并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集体校对。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例题的主题图。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继续教学例题。

(1)谈话:求“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04-108= (本)

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谈话: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这的确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遇到困难时,我们还是请计数器来帮忙,你能拨算珠的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2)学生拨算珠计算。

可以自己计算,也可以与同学合作。

在班内交流拨算珠计算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提问: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百位上拨去1颗算珠,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10颗算珠,在接着该怎么办?

(3)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

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交流时指名说计算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被减数十位上是0,没有1可退,你们是从哪一位退1的?这个1退到哪里去了?百位上退过1之后,十位上有了几个十?这时十位上可以退1了吗?它退过1之后还剩下几?

(4)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一起验算。

2.教学“试一试”:1000-537=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班内汇报,让学生写出计算的竖式,指着竖式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3.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的减法计算与以往学的有什么不同?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时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独立计算,验算时,对于已发现的错误,要及时查找原因,认真改正。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谈话:勤劳的啄木鸟,看到大家认真的计算每一道题,也想来和你们一起学习呢。(出示第一题)

请你做一次医生,帮他们治病

你能帮啄木鸟指出题中错误在哪里吗?先自由说

其他树的毛病出在哪儿? 你能帮忙找出来吗?

汇报核对。

再同桌交流:在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1)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 ……此处隐藏8820个字……两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多2,减数也多2,而差不变。现在阶段不能要求学生表述清楚,教师只要他们能体会到算式中各个数的变化即可。)

四、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课本第9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看图写算式。投影出示练一练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这两题都是一题多解:

第一幅可以列式:10+6=16、16-6=10或16-10=6。

第二幅图可以列式:12+5=17、17-5=12或17-12=5

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说说自己算式表示的含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提问个别同学。

3.照小猪的样子说算式。(练一练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所说的三个算式,弄清图意。

(2)请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说说你相到的算式,并由小组长记录。

(3)小组交流反馈。

4.口算比赛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也可以请做错的同学再来说说怎么算。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或数的方法进行计算)你还有什么想法?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61-58、81-56

68-51、81-65

68-15、85-61

65-18、85-16

86-15

86-51

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

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展开:

1、猜测活动。

怎样列竖式计算58-16和56-18。

2、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58-16和56-18。不会做的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做。(指名板演、随练)

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大家讨论。

怎样计算56-18的?(这里讨论一定要充分,随机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三、归纳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巩固练习

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练习,请学生板演,并说说

计算过程。

学生互说计算过程。与48—36比较,有何异同。

学生练后互说计算过程。

学生板演,其余全练,与例1比较。

学生互相谈收获和体会,并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集体校对。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教材第63~64页例5、“想想算算”,练习十三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笔算退位减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概括笔算减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做书上的复习题。

2、板演:用竖式计算:75-8=64-36

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怎样计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2、教学例5第(1)题

(1)出示第(1)题,提问:怎样列竖式?

(2)这道题要怎样减?用计数器算一算。

师边和学生讨论边拔计数器。

十位不够减就到百位退1,(在百位上拔起一粒珠子),并划去竖式百位上5,在上面写4,百位退1,(把拔起的一粒珠拔去),是10个十,在十位上拔上10(在十位上拔上10粒珠子)现在十位上就是多少?(竖式上划去3,在上面写13)减去几还得几?(竖式十位上的得数写9)百位上退1后还得几?百位上的得数是几?(说明百位上不要减,得数就是4)

提问:刚才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减4是怎样减的?竖式里从哪一位减起?

(3)老师完整地把笔算减法过程做一遍,让学生跟着说过程。在计算过程中,师可问:十位上不够减怎样算?

3、教学例5第(2)题

(1)出示第(2)题。提问:怎样列竖式?从哪一位算起?个位上怎样算?十位上得几?百位上、千位上怎样算呢?

(2)学生在书上把竖式填完整。提问:千位上得数有没有数,为什么?

(3)让学生在书上验算。

(4)笔算万以内的减法的注意点。解释本位的含义。出示后让学生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的第1题、第2题,提醒学生要注意验算。

2、做“想想算算”的第3题,让学生说说错在哪,并改正。

3、做练习十三的第3、4题,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再解答。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2。

《二年级数学退位减教案(精选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