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5-02-28 10:50:16
美德的心得体会(15篇)

美德的心得体会(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德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德的心得体会1

感恩,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份,让我有这一次机会来参加传承中华文化的学习,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体会。

感恩主办方,生活学习上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为我们考虑到了,在这里就象在家一样的温暖。

感恩学校的领导,给了我这一次学习《弟子规》的机会。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历史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心得体会《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体会》。但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东西,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看到今天社会中的许多不良现象,看到孩子们的浮华,孩子们的躁动,看到孩子们的不礼貌行为,我心里非常不安,着急,总感觉现在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但总找不到原因,找不到答案,总是很困惑。

总觉得这是社会问题,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甚至还会想,我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想法都会出现,通过四天《弟子规》的学习,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啊!孩子是无辜的,没人教过他们啊!实际上是我们没做好,是我们没教他们,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懂,通过学习我们懂了。的确,我们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把它丢了呢?为什么不把它传承下去呢?

是的,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得把它传承下去。这不只是蔡老师,李越老师,楚老师等几个老师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作为老师,身为母亲,我更有责任,所以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该做什么。

我要从我做起、从我的家庭做起、从我的学校做起。让《弟子规》走进我的家庭;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身边的人;我相信我的孩子,我的学生,甚至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加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的行列。

美德的心得体会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我最感

兴趣的是《中华美德故事》书,

这本书让我渐渐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也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 本书有很多的神话故事、精彩的童话寓言,里面富含丰富的内容,让我充满好奇。

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它的传统美德是最宝贵的财富。《中华美德故事》最感人的就属《孔融让梨》了,小小年纪的孔融就能主动将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吃最小的。现在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篇故事给我的映像也很深:宰相季文,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他穿旧衣,吃普通菜,信简陋房,不讲排场。相比之下,我们不少同学比吃比穿是很不应该的。 孔子曾说过“言必行,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嬴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我。从书中我还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遵守诺言,敢于向别人承认错误,知道错了要及时改正。 这本书的故事很精彩,相信每一个读了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懂得很多的道理。

同学们赶快来读读这本书吧!

美德的心得体会3

我通过学校、报刊上看到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美德少年,我想我们要时刻学习雷锋,要树立远大理想、。学习雷锋叔叔培养高尚道德、优良品行。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诚实守信、文明有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爱心公益活动,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用高尚的道德行为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理念,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习雷锋叔叔那样做到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像雷锋那样,用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本领,用钉子精神勇于实践、不畏挫折、增强实际动手能力,用钉子精神对待学习生活,保持阳光乐观心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学习雷锋叔叔牢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浪费,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习美德少年,争当美德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美德的心得体会4

孙榈坤 女,复旦附小四(1)班学生。孙榈坤家四代同堂,住在一个不到8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太外婆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妈妈是腿脚不便的残疾人,爸爸开出租车早出晚归,外公、外婆80多岁高龄还在为这个家庭操劳。这样的家庭环境,让她很小就懂得为家人分忧,为外公、外公分担家务,为双目失明的太外婆洗脸、擦手、倒马桶,为早出晚归的爸爸捶背、捏肩,为母亲做好可口的饭菜。每次母亲外出,她总是先行一步,细心地用小红砖块抵住厚重的油漆门,再挽起母亲的胳臂搀扶她拾步而下。瘦弱的她总是会使出最大的劲一手扶住母亲的手臂,一手撑住母亲的腰,如同一根稳稳的拐杖,撑着母亲走得轻松些,平稳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孙榈坤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带到了班级里,她时时刻刻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班级每一位同学。在学校里,同学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她会不厌其烦地细心讲解;同学不舒服时,她会悄悄递上一杯温水。秋季,是感冒多发期,有的同学呕吐,面对污物,她又是第一个站起来,默默拿起拖把清除污物。升旗仪式、区朗诵比赛、六一汇演,后台需要一位音乐播放员,她自告奋勇接受了任务。一次又一次,她带着满脸的微笑一丝不苟地当好这“幕后英雄”。她的成熟与体贴让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孙姐”。她多次被评为“复小阳光少年”,在“我爱我家——家庭艺术风采秀”比赛中,荣获快乐家庭奖。

美德的心得体会5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懂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社会进步将产生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改善当前社会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造就优良品格;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有利于改善和建立起适应我们当前社会的人与人的思维和道德标准,建造出一个团结友爱、与人为善、公道正派、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因此,它是人人都需要,人人都渴望拥有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进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源源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闪光的思想和行动来塑造和形成的,并 ……此处隐藏6099个字……

有志不在年高,少年的情怀更值得我们尊崇,这或许才是“美德少年”传递给社会的积极价值。我们从中能够读懂这样的信息,即核心价值观的光与热传递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即使年纪很小,但只要能学习和传递到核心价值的精髓,也能够呈现出积极的状态,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善意涌动。需要牢记的是,当业已成年的我们看到青少年们都在如此践行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理由推脱,也应当积极加入到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中去。

美德的心得体会13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能生活在这个美好、精彩的世界上,是因为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如果没有我们亲爱的父母就不会有我们的存在。我认为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不但教会了我们人生的每一个第一,而且还教会了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我记得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寒假期间,也就是农历腊月28日那天,我与父亲每人背一大背篮青菜到集市上去卖,从28日凌晨3点钟就开始出发,途中老父亲由于不小心扭伤了脚,可没办法,老父亲只得强忍剧痛,硬着头皮一颠一簸地背着菜继续步行,到集市已是近10多点钟了,可运气还好,到下午3点钟左右菜已全部卖完,父亲清算一下卖了28元钱,老父亲给了我5角钱去卖了一碗面条充饥,可他自己还强忍饥饿,没舍得花一分钱,直到晚上7点多钟回到家才吃晚饭。在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讲,每省下1角2钱,就够得我在学校吃上1顿饭的钱,我们一路上谈了许多,他说的最具有鼓励的一句话,要我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好日子过”。

那种日子真的是困难得难以形容。现在回想起来,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心寒。高兴的是我们姐妹都成家立业了,再也不忍心让父母去为我们操劳了;心寒的是想起当年父母为我们所做的艰辛和努力,含心如苦将我们抚养成人的经历,真是心如刀绞。现在,虽然生活比以前好了几十倍,而且,我们已是为人父为人母了,但年迈的父母仍然时时牵挂着我们,是的,“天下不牵挂儿女的父母是没有的”这句话太真实了。所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父母,不去赡养父母,不去感恩父母呢?

因此,从现在起,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和理解,使我认真吸取了前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精华事迹,更加加深了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孝敬之心。我希望:为人子女的我们,再也不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多一点孝敬父母的机会!还是找点时间,留点空闲,带着亲人,常回家看看吧!

《三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守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因为父母教会我们的一切,是因为老师教会我们认识数字、认识文字等等。目前,“三读”活动激发了我学习《弟子规》的兴趣,其中5、6岁的小孩,大到80、90来岁老人都咒他“不得好死”,果真如此,他有一次外出做工,站在挡墙上解小便时,不小心就摔死了,你看,老天都不容他,这就叫做“罪有应得,不得好死”。

哎!做父母的太不容易了养父母。

美德的心得体会14

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大力宣传各地推荐表彰的美德少年事迹,打造“最美少年”品牌,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这项活动在xx月xx日至xx月xx日期间集中开展。

我们的社会发展是一个“试错、容错”,再到成长的过程。然而,如果能够不试错容错,或者少试错,岂不是更好?确实有这样的可能,那就是可以向模范学习,与模范共成长,就会少走弯路。

“美德少年”就是这样的人,可以让青少年成长之路平坦周正。

“美德少年”是自律的典范。对于“美德少年”来说,孝老爱亲,尊师重德,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再平常不过了。为什么会有“理所当然”的心态?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太自律,以至于做善良之事没有困扰。很多成年人觉得搀扶老人过马路事情太小,也显得做作,不屑或者不愿,认为行这样的举动会让自己被误解“假惺惺”。其实这是一种很畸形的心态,行善积德无小事,“美德少年”就没有这样的困惑。他们或迫于生活压力,或是家风家教良好,再加上他们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于是就把行善小事做成了感天动地的大善事。“美德”不是做出来,而是融入了生活,发自肺腑的“自然而然”,说是“自律”,倒不如说是“自觉”。简言之,“美德”不是意外收获,而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美德少年”是导人向善的旗帜。我们生活中有太多青少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误入歧途,通过不断“试错”,才完成了人生升华,坎坷挫折固然可以让人成长,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成长是没有效率的。如果没有挫折,没有困境,岂不是完美的成长过程,虽然这种“完美”太完美,难以企及,但不断减少青少年犯错误的机会,或许也是一种高效的成长。向“美德少年”学习,把自己置于美德氛围的包缠下,既使你想犯错,恐怕也因怕受人白眼而罢住。“美德少年”是一面旗帜,导人向善向上,有人能够扛起这面旗帜,其他人同样可以。

见贤思齐,与“美德少年”共同成长,我们都乐见这种氛围的形成。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就有言,“少年强则中国强”,笔者就翻用梁先生的这句话,“少年美则中国美”。未来不可测,但我们的每一次改变可能都会在未来起作用,那么,向“美德少年”学习,就有可能迎来一个朝气蓬勃且充满善意的未来中国。

见贤思齐,少年当自勉,我们的美德就是国家的福泽。

美德的心得体会15

今天,我在中国文明网上浏览了全国文明美德少年袁康植的优秀事迹,感触颇深。年仅13岁的袁康植,不但是个孝顺感恩的好孩子,而且是个热心公益的小天使,六年来他用自己的压岁钱为汶川地震、贫困地区小朋友等捐款及不计其数的学习用品、衣物等。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实践着自己的感恩、责任和爱心。

在学校里,袁康植有一付热心肠。用他的爱心去关心帮助更多的人,并带动更多的人关心帮助别人,让爱的芬芳传播开去,弥漫开来,让整个世界充满温暖爱!

在家里,袁康植是个孝顺感恩的孩子。父母忙碌的工作,有时无暇顾及家庭,懂事的他常常烧好热气腾腾的饭菜等候父母下班回来。

在邻里,袁康植是个热心公益的小天使。他的家并不富裕,但他总是把省吃俭用的钱积攒下来用于慈善和公益活动。

爱的传递已埋在袁康植的心里,他正在用实际行动浇灌出孝老爱亲传统文明美德之花,成为新时期少年的好榜样。

看了袁康植的事迹,我的内心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这位小哥哥用他的一言一行,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叫做美德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我真的应该向他学习,因为我每个月还嫌妈妈给的零花钱不够用,真的是太不应该了。有些时候,在父母的面前我有些没大没小了,父母生我们养我们也不容易,我们有时应该为他们多考略一些。袁康植哥哥的家长虽然很忙碌,但他却从不抱怨,依然一样的孝敬父母没有一丝不高兴,这一点真的值得我好好学习。

另外我看了袁康植事迹以后,真的被这位小哥哥的品质所打动,所以我决定,以后如果我有穿小了的衣服我捐给一些条件比较困难的孩子,如果我有一些旧书的话我也要把他们捐给山区里的孩子们。

以后,我要向袁康植小哥哥学习,多多帮助一些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学生,真正的成为一名阳光美德少年。

  
《美德的心得体会(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