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课外书心得

时间:2025-02-28 10:50:46
读课外书心得

读课外书心得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课外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课外书心得 篇1

《西游记》这本古典小说家喻户晓,文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我回味无穷。《西游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各种妖魔鬼怪,终于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他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但是,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与一切困难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

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他总是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的毛病实在多。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他十分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憨厚、沙僧的勤快,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有坚定的信念。

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

《西游记》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我想: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要在生活中敢于>克服困难。

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让人回味无穷的《西游记》吧!

  读课外书心得 篇2

趁放假的空余时间,我捧起了《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此书是当年明月的一部作品,一共分为七小部,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世开始说起,直讲到满清灭明。期间描写了明朝二百八十余年的波澜壮阔史。

此书的作者把勤苦的朱元璋,英明的朱瞻基,最能闹的`朱厚照,有心而力不足的朱佑樘,明朝的皇亲国戚,王公贵爵奸相名臣等等一一陈述。明朝的初期十分开明,特别是朱元璋从一个农民,饱受磨难,通过造反当上了皇帝,令我记忆深刻。但在经历了宣仁盛世后,开始进入动荡期,此后,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更使得王振,刘瑾,严嵩等奸臣独握大权,但还是有于谦,王守仁,徐阶及张君正的出现,才保证了安定的朝局。

后世之君之所以会不知不觉,日渐腐败,就是因为朱元璋,朱棣等皇帝开疆扩土,又有仁宣二皇抚恤民情,后君认为一切基本没有什么大事了,便难以幸免的松懈起来,而且这种日子一旦过久了,很可能失去了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而这几种能力一旦被麻痹,便是奸人入朝,拉党结派的最佳时机。

所以,皇帝昏庸,事全交于内阁全权处理,而内阁如果有奸人,便会波及到整个朝代的安危。尽管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又在六部尚书的旁边设立六科,分散了所有的集中权利,但内阁的复立,皇帝一旦让内阁独权,内阁的权利不会低于皇帝甚至大于皇帝。

通过阅读,让我从书中认识了明朝的历代皇帝,更学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人要有自己的主见,独特的判断能力,以及关键的执行力,不要太过于依靠他人,也不要做败家子,要向各代清官学习。

《明朝那些事》引领了我,教导了我,给予了我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读课外书心得 篇3

花儿有开就有落,叶子有青翠就有枯黄。人,有生,就有死。死,无法回避,那我们就要有勇气去面对。

百合班的俞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与“死亡”面对面,这一行为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老师学习。

1。面对死亡,自己要先有直面的勇气。面对着像战友、像母亲般亲密的杨老师,突然离世。俞老师先是痛苦、接着麻痹自己,最后,循着自己的内心,看了叔本华、尼采的书,对死亡释然了。这种从书中找智慧、找方法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此后,她能幸福地上课,幸福地和孩子游戏,幸福地吃饭……且更幸福了。老实说,我没想到自己的死亡问题,也无法面对至亲的人离世,就像童话里的故事一样,希望能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一辈子。对我,死亡的教育是缺失的。

2。让学生懂得,还能悲伤就是幸福。我们习惯了夸学生,也习惯听别人的夸奖,哪怕是违心的也违背自己实情的话。我们习惯了他人的笑脸,不愿意看别人的忧伤、痛苦。对自己也是,要是悲伤,就立马逃避或麻醉自己。正如月有阴晴圆缺,那么人的喜怒哀乐,也很正常,没有什么好坏之分,该高兴是开怀,该发怒时冲冠,该伤心时流泪……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真性情的我,我们就会懂得,活着就是一种幸福,那么坦诚地活着更是幸福。

3。让学生懂得,要做到美丽幸福每一天。我们人,从生,到死,关键的是怎样走过这一段路程。正如,叶,感受过阳光的温暖、风的和煦,也抗击过雨的`肆虐、雷的轰鸣……不管开心与痛苦,无论顺境与逆境,都坦然面对。那就真正做好自己了,心安,一切都好。活好这每一天,就串成了美丽的一生,不悔的一生,那么,死,也就没有遗憾,也就能坦然面对了。

4。让学生懂得,肉体可以死亡但精神长存。“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么,学生就会懂得追求自己的精神长进,不再是肤浅的表面的物质追求了。这样的生命就是高贵的,学生也就有了直面死亡的勇气。

还有很多的话想说,千言万语都化作一句:直面死亡,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态度。

  读课外书心得 篇4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叫我们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感觉就像同一位平的高尚的人谈了一次长话。

这本书的作者是海伦·凯勒,自幼患病,因故导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在她6岁零9个月的时候,安妮?莎莉文教师进入她的生活中,她就像又见到了一缕阳光,从此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海伦一开始见到莎莉文教师的时候,并不喜欢她,有一次甚至还把莎莉文教师锁在屋子里,害得她爸爸不得不找来一把梯子来就教师。可是之后,在莎莉文老实的启蒙下,她试着学会了拼“杯子”这个词,也逐渐喜欢上了莎莉文教师,在她学会了许多次以后,莎莉文教师便会把一些书,把单词拼写到海伦的手上,海伦很用功,提高也很快。可是有时候由于迫切想明白书中的资料,也不由自主地对莎莉文教师发起火来,莎莉文教师也毫不介意。在莎莉文教师的帮忙下,海伦 ……此处隐藏2353个字……亮丽风景。七位教师各有所长,从阅读的方向、指导、策略、评价、交流、收获做了精彩发言,让我深深明白了阅读教学得法课内,得益课外的道理,明白了学校应该营造愉悦的读书氛围,明白了课外阅读是一项长远而利在千秋的工作。

自古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

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

展。通过这次学习更加让我明白了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去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认为首先要为学生选择好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要课内外结合,并向课外延伸。第三要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第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此之外,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应该多动脑,勤动脑,采取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真正地爱上阅读。

  读课外书心得 篇9

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它经过了千锤万击,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成形的。所以,它是那么坚不可摧!我们的人生是困难打磨出来的,仅有经历挫折,才会炼就百折不挠的韧劲。钢铁的坚硬正是因为它承受了不计其数的敲打,才会有一具“刀枪不入”的身心!

掩卷而思,标题赫然入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他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人类而斗争!他的身上有着不计其数的.伤痕:眼睛、脊椎、腿......但他绝不轻言放弃,一次次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他的一番话令我感慨万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仅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也应当珍惜时间,多为祖国做出自我的贡献吗就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在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做到问心无愧!我并不善于抓紧时间,也做不到迎难而上,就像做题也一样。有一次,我碰到了一只“拦路虎”,我看着题目,却始终找不到思绪,百思不得其解。正准备轻言放弃的时候,我发现保尔在桌上似乎对我微笑,他高举着剑,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应对呼啸而来的子弹,他依然临危不惧,生与死,都是变幻莫测的,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我眼前的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热血沸腾”地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一遍又一遍孜孜不倦地演算着。我的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不要放弃!我灵光一现,在图上添了一条辅助线,一道难题迎刃而解。我应对来之不易的答案,激动万分。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包含了我坚持不懈的努力。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要为了时光流逝而哭泣,因为仅有你付出了努力,才不会觉得失落。不要为了一事无成而悔恨,因为仅有经历了挫折,才不会空虚。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这么说过。其实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事业,在生活中,仅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一事无成的人,那就多多直面困难和挫折吧,这样你就能具有钢铁般的意志,成为一个像保尔一样百折不挠的“英雄”。

  读课外书心得 篇10

“文学其实是人学”,木心的结论让人信服的,是他把主观问题客观化。的确,这世上的事情,多是与人有关的。

大三时暑假结束回学校,火车上对面坐着的是一对母子。仅从那稚嫩的脸庞就可以看出,这孩子刚上大学。母亲得知我已经上了三年学,学校听上去也勉强算是不错的,便热心的向我打听大学应该注意什么。天南海北的聊了会儿,我和那孩子说出了我当时对于大学学习上的一点心得。归结起来很简单,在自己的专业之外,我觉得应该学习两方面的知识,是为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社会人。一为经济学,虽为理工科的学生,但我喜欢经济学,让我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二为哲学,虽然我不是浪漫主义者,但我相信归一化的真理,哲学唯此。这几乎概括了我当时的精神需要,那就是条分缕析的生活方式。我所忽略的,正是对基本人性的认识。如果现在让我选择,我会加上第三条——文学。哪怕是看似不重要的小故事,也可以让读者了解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

接触木心先生完全是这本《文学回忆录》。在豆瓣上看到书评时是一时意气,因为都说木心先生的书很难读,谁知这一读便很难放手了。

全书以文学史的脉络讲解文学发展的整体路程,但没有过于具体的介绍,很多在木心看来不值一提的人物和作品更是惜墨如金。因为这并非是史学著作,只是木心在美期间给一群画家、音乐家讲课的笔记,是由陈丹青先生记录和整理的。这种笔记的性质就决定了其文字并不是很连贯的,多是思维的片断,在我看来这就够了。

为什么一群搞艺术的人要去听一个作家讲文学史?初听到这个问题我也很难理解,但越看过去越叹服。

任何艺术都是人的艺术。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注解,也是我的对上面问题的答案。文学是自觉的艺术,因为用文字表现的情感要比其他的艺术形式间接的多,它所需要的功力也要多的多。

木心的课程持续了五年多,所以我看的也非常慢。这期间有过偶尔的灵光一现,比如木心讲人生的幸福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得不说,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之透彻。时值五四期间与青年座谈,听到有个女孩登珠峰后,说的也是这句话。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不怎么读《诗经》了,应该读。

书怎么读?这是个很久以来就困扰我的问题。以前有过梁文道《我读》的浅显介绍,再读《回忆录》有种提壶灌顶的感觉。实话说木心介绍的大部分书我都没读过。我所看的书大多也与文学无关。但试问文学离普通人远么?文学其实就是普通人的人生。因此之后我给自己列了个书单,不过按文人的规矩是不能拿书目示人的。我倒不是文人,只是初学的人乱写出来,被人看到不免要笑我无知。

看这本书的时候有朋友来我家,翻看了几页就问我,你能看懂么?看不懂。但因为看不懂,所以要看,看了才知道自己还很不懂。我终此一生也不可能有木心先生这样博览群书的,但一二分的认识就可以让我知道生活的.价值。书中不仅说文学,艺术的形式多样,戏剧、音乐、绘画等等。大师是不分门类的,无论是搞哲学的、搞绘画的、搞音乐的都是对人性有着深邃认识的人,是为自觉者,他们的语言自然就有文学性了。甚至是爱因斯坦,论文写的雄辩。美国的《独立宣言》更是写的崇高。中国没有这样的大理想者,我相信他不是在崇洋媚外。

之前读《南渡》,崇拜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但就木心的评价看,那个时代的人们修补了很多中国的基础学术工课,但没有突破学习的屏障。天才真的是没办法教育的,靠的只能是时代。

我很想知道中国何时能有木心笔下十八、十九世纪欧洲的那种蓬勃的艺术发展时期。前一阵子莫言得诺奖,好像是有点激励的意思,但离的太远,太单调,看来是不够的。我向往那个时代,据说德国的一个水暖工,闲来读拜伦,他读这干什么?是内心的需要。这是全民性的阅读(可能记的不准确,书不在手边,可事情大概是不错的)。当然,我可以自嘲的说,一个小检验员,闲来无事读《文学回忆录》,这个世界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此去经年,我一定会重新拿起这本书来读的。不为文,为人。

《读课外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